文|韦少
什么才是做AI应用的正确姿势?
最近我当了一个大型AI峰会的顾问。接触了几十个做AI应用创业者,聊了十多个机构投资人。
结合过去一年多的观察,我发现,虽然AI基础设施已经成熟,算力成本越来越低,但是要做出有商业价值的AI应用并不容易。
以下是我的一些关于AI应用趋势的看法。
一、不要做2C、不要做2C、不要做2C
不要做2C(大众市场)AI应用,重要的事说三遍。
做2C的AI应用,在国内环境你要面对两个大Boss。第一个叫“用户没有付费习惯”;第二个叫“大厂弄死你”。
有个项目做了款付费生成Q版头像的AI应用,收费9.9元/次。过了一阵就有其他创业公司跟进,价格更便宜9.9元/10次。再过一阵,某大厂直接免费给做。
对于没有壁垒的AI应用,首先收费难,其次做好了竞争抄袭太多。
二、如果坚持要做2C AI应用,就出海去做
如果你还是想坚持做2C AI应用,那就去海外做。
海外付费习惯远好于国内,而且一般不玩“卷死你”的套路。许多人揣测明星企业Manus 出海的原因,其实就是他们发现海外用户付费比较痛快,做AI应用能活下去。
国内A股上市公司昆仑万维,2023年转型海外AI应用市场,全球拥有4亿用户,营收94%来自于海外,总收入56亿美金,他们主要做音乐、图片生成类的AI应用,他们发现海外用户付费习惯非常好,经常因为一些功能就爽快掏钱,例如给老外生成一首AI歌曲就能赚几美元。
三、如果在国内做,最好做 2B AI应用
如果你想继续在国内做AI应用,最好做2B(企业级)AI应用。
我接触的几个做企业级AI应用的企业活得都挺滋润。
例如猫鼬AI,用AI帮企业做营销方案,几百个客户不乏一些如公牛电器、吉利汽车等大客户。还有几个朋友成立了一家帮传统教育企业做定制AI agent的公司,订单也接不过来。
四、做 AI 应用第一天就要盈利,想资本化不靠谱
现在不是当年疯狂的双创时代,做个Demo,圈点用户就能拿钱。我接触的投资机构基本都不看AI应用,除非已经有千万级营收规模。
主要有原因是投资机构认为AI技术还处于快速进化期,很多当下AI应用功能会被技术迭代所覆盖,以投资的眼光看没有任何确定性和壁垒,当下去投AI应用是个风险过大的事情。
虽然不好资本化,但是我觉得AI应用是个好生意,因为AI需求大,但是当下AI又没那么完美,存在挺多短期内赚钱的机会。
五、专注一个细分人群的需求去做
专注一个人群的需求去做AI应用,例如母婴人群、教培人群、体育项目人群等等,挖掘某个细分人群使用AI应用的场景。这样就算AI技术迭代,也可以依靠此前对行业、对人群的积累持续跟进迭代。科技再发达也不是无中生有,商业的本质还是满足需求。
六、做AI软硬一体
还可以把AI应用和硬件结合起来。我去深圳出差,接触了几个AI功能植入玩具的项目,可以实现陪伴和早教,主打下沉市场,卖得非常好。
知名足球解说刘建宏做了一个台球AI项目“凯利时”,几千块钱的硬件就可以直播体育比赛,被大型台球厅、体育馆和政府大量采购。
AI应用结合硬件成本并不高,但是效果非常好,AI应用+硬件,可以把AI能力植入物理世界中,应用到更多场景。
七、95%的AI应用都会死,先干再说
AI应用肯定还会经历很大的变化,当下的产品形态肯定会被不断颠覆,95%都会被淘汰。但是商业历来没有完美的答案,只有当下的机遇,不如先下场干再说。
盛达优配官网-炒股配资配资平台-专业炒股配资平台-正规的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