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一千块,买不了吃亏,买不了上当……”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词,如今在浙江嘉兴的吴先生耳中,却充满了讽刺的意味。他怎么也没想到,在4S店里,原本用来表达购车意向的一千块钱,竟然转眼变成了无法退回的“定金”。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?
事情还得从那天吴先生走进捷途4S店说起。他一眼就相中了那辆线条硬朗、充满野性魅力的越野车。销售小姑娘甜美的声音随即响起:“这款车17万8,性价比超高!”吴先生摸着方向盘,试探性地问了一句:“15万卖不卖?卖的话今天就定!”销售小姑娘为难地摇摇头,表示这个价格自己做不了主。吴先生心里盘算着再去其他店看看,转身便走。就在这时,销售小姑娘追了上来:“哥,您等一下!交1000块意向金,我马上去找领导申请,成了最好,不成这钱立马退给您!”
吴先生犹豫了一下,再三确认这钱真能退后,才扫码支付了1000元。销售小姑娘拍着胸脯保证,最多半小时给信儿。吴先生在休息区等啊等,等了将近一个小时,销售小姑娘才下来,说领导不在,让她明天再问。吴先生只好先回家,想着第二天就能知道结果。
谁知第二天,销售小姑娘的消息却让他大吃一惊:5000元订金已收1000元,已转财务!吴先生顿时懵了,这1000块的“意向金”怎么就变成了5000块的“订金”?而且自己根本就没签合同啊!他赶紧联系销售小姑娘,对方却表示合同上写的是定金,他交了钱就是认可了。
吴先生气冲冲地赶到4S店,这才发现合同上自己的签字处是空白的,只有4S店的公章。销售经理也过来了,指着合同上的一条说:“定金支付后,买方违约不予退还。”吴先生反驳自己没签字怎么算违约,经理却说他交了钱就是默认,这是“行业规矩”。
吴先生越想越不对劲,咨询了朋友,又联系了1818黄金眼和市场监管局。1818黄金眼记者很快就到了4S店,采访了销售和经理,但对方依然坚持不退款。市场监管局也表示会介入调解,但至今还没有结果。吴先生把自己的遭遇发到了小红书上,没想到4S店的人私信他,说可以协商解决,但具体怎么解决却没说。
这件事在网上引起了广泛关注,网友们纷纷为吴先生鸣不平。有人说,这1000块的“意向金”就像一个陷阱,诱导消费者上钩;也有人说,4S店的做法太霸道,完全不顾消费者的权益。类似的事件屡见不鲜,消费者在购车时往往处于弱势地位,很容易被4S店的套路所迷惑。
这不禁让人想起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“西安奔驰女车主维权”事件。同样是4S店,同样是霸王条款,消费者想要维护自己的权益,却 often 要付出巨大的代价。难道“顾客是上帝”这句话,在4S店里就失效了吗?
吴先生的遭遇也引发了人们对“定金”和“意向金”的讨论。很多人其实并不清楚这两者的区别,很容易被商家钻空子。那么,我们该如何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呢?首先,在交任何费用之前,一定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,弄清楚每一项费用的含义和用途;其次,要保留好所有相关的证据,例如聊天记录、转账记录等等;最后,如果遇到纠纷,要及时寻求法律援助,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
吴先生的维权之路还在继续,我们也期待着最终的结果。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监管,规范4S店的经营行为,让消费者能够安心购车,不再为“意向金”变“定金”这样的套路而烦恼。这1000块钱,对于吴先生来说,或许并不仅仅是金钱的损失,更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漠视。那么,你认为这1000块钱,究竟该不该退呢?
盛达优配官网-炒股配资配资平台-专业炒股配资平台-正规的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